科學的40堂公開課

點閱:1

譯自:A little history of science

其他題名:科學的四十堂公開課 從仰望星空到觀察細胞及DNA, 從原子結構到宇宙生成, 人類對宇宙及生命最深刻的提問 從仰望星空到觀察細胞及DNA從原子結構到宇宙生成人類對宇宙及生命最深刻的提問

作者:威廉.拜能(William Bynum)著;高環宇譯

出版年:2019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出版 大雁文化發行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EPUB 流式

ISBN:9789864893669

分類:科學總論  SDG3 健康與福祉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內容簡介
 
★耶魯大學出版社知名「小歷史」(Little History)系列
★醫學史專家威廉.拜能撰稿,細數人類對生命的探索到解開宇宙奧祕
 
「作者在本書中,巧妙地將數千年來人類對宇宙不斷地提問,提煉成一個個令人愉快的清晰故事。」──卡爾.季默(Carl Zimmer,《病毒星球》作者)
 
這本引人入勝的書,講述了一個偉大的冒險故事:科學的歷史。
人類不僅僅認識了世界,還對世界充滿好奇,這正是科學的核心。
 
本書帶領讀者們透過望遠鏡觀察星空,了解到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非地球;深入地球表層,編排出化學元素週期表,介紹了探索電力、地心引力和原子結構的物理學;詳細敘述了發現DNA分子並開創探索新前景的科學追求。透過那些著名或者不為人知的科學家們驚奇的故事,記述了穿越世紀的科學旅程。
 
作者威廉.拜能是國際知名的醫學史專家,他別具慧眼地在本書中多所著墨人類對生命科學的探索,從走出疾病是神所賜予的謬誤,到解剖探索人體的結構、發現血液循環及心肺功能、發現微生物並發明化學藥品,最終克服傳染病到掌握了人體的DNA密碼……。這一路精彩的探索,不只讓這本科學史書更加精采,也讓我們更能看到科學思慮精微、快速發展的一面。
 
●早在西元前五世紀的希波克拉底就發現,疾病不是超自然的神靈附體。一個好醫生應該全面地瞭解病人才能判斷病情、預測發展。
 
●西元前五世紀的德謨克利特認為,每一種事物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雖然原子小得不能被看見,但形狀各異、大小不一,以致萬物才會有不同的味道、結構和顏色。
 
●西元前四世紀的亞里斯多德,建立了一個理解世界的體系,將世上事物的變化與運動背後的原因,歸納為四大類:「物質因」、「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
 
●中世紀伊斯蘭的科學領先世界。波斯的納西爾丁.圖西和敘利亞的伊本.沙提爾製作的天文圖表和統計數據,讓三百年後的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受益匪淺。
 
●十七世紀的英國醫生哈維,在還沒有顯微鏡的幫助下提出了血液循環論,推翻了近兩千年來醫界相信血液是由肝臟不斷產生,而心臟賦予血液「生命靈氣」的論點。
 
本書特色
 
●精選40個對人類影響最重大的科學發現,獨立成篇但又遵循歷史秩序,繁而不亂
●從微生物到大宇宙,從亞里斯多德到愛因斯坦,旁觀科學以幾何級數快速發展
●詳述科技如何讓生活更美好,也提醒科學如何讓我們面臨更多風險
●溫馨精煉的文字搭配優美的板畫插圖,閱讀科學不再冰冷
 
名人推薦
 
吉佛慈(師大附中化學老師)
張永佶(臺北市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兼任化學教師) 熱情推薦
 
各界讚譽
 
「非常精彩的歷史書……適合所有擁有好奇心的青少年和成人讀者。」——《出版人週刊》(Publisher Weekly)
 
「本書涵蓋了從巴比倫天文學到人類基因組計畫和希格斯玻色子的科學進展,一系列關於望遠鏡、氣體、發動機、行星軌道、細胞、磁力,氣動化學的清晰短篇章節中,作者對醫學史(他自己擅長的領域)特別感興趣……並且在整個過程中表現出溫和寬容的態度。」──《衛報》(Guardian)
 
「簡明史的長處在於能在上個世紀還歷歷在目時就給讀者展開一幅現代科學成就的驚人畫卷。對比我們現在知道的和曾經知道的,讓人在震撼中細細思考。在拜能的講述中,歷史綿延萬年。」——《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科學的40堂公開課》非常精彩,將為大孩子們的科學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每日郵報》(Daily Mail)

作者簡介
 
威廉‧拜能(William Bynum)
 
先後於耶魯大學及劍橋大學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目前是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的研究員,以及倫敦大學學院醫學史的榮譽退休教授,專攻瘧疾史和演化論對醫學的影響。威廉‧拜能著作等身,包括《醫學史:極簡入門》(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2008)、合著有《形塑人類文明的80種植物》(Remarkable Plants That Shape Our World, 2014)、《文藝復興時期的的人體文化史》(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Human Body in the Renaissance, 2014)並主編《醫學史百科指南》(Companion 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1993;與Roy Porter共同主編)及《牛津科學引文辭典》(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Quotations, 2005)。

  • 01 追根溯源
  • 02 指南針和數字
  • 03 原子和虛空
  • 04 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
  • 05 無所不知的亞里斯多德
  • 06 御醫蓋倫
  • 07 伊斯蘭與科學
  • 08 走出「黑暗時代」
  • 09 尋找魔法石
  • 10 人體揭祕
  • 11 宇宙的中心在哪裡?
  • 12 斜塔和望遠鏡:伽利略
  • 13 循環、循環:哈維
  • 14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和笛卡兒
  • 15 化學的新時代
  • 16 這是怎麼了:牛頓
  • 17 耀眼的電火花
  • 18 像鐘錶一樣運轉的宇宙
  • 19 為世界排序
  • 20 氣和氣體
  • 21 物質碎片:原子理論
  • 22 力、場和磁
  • 23 挖掘恐龍
  • 24 我們星球的歷史
  • 25 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
  • 26 一堆裝有生命的小盒子
  • 27 咳嗽、打噴嚏和疾病
  • 28 發動機和能量
  • 29 為元素製表
  • 30 走進原子
  • 31 放射性物質
  • 32 打破遊戲規則的人:愛因斯坦
  • 33 移動的陸地
  • 34 遺傳帶給我們什麼?
  • 35 我們來自何處?
  • 36 神奇的藥物
  • 37 生命的構建單元
  • 38 閱讀「生命之書」:人類基因組計畫
  • 39 宇宙大爆炸
  • 40 數位時代的科學